審定編號:國審玉 20216178 蒙審玉2017020號 (冀)引種〔2021〕第1號 遼農農〔2021〕42 號 (晉)引種〔2021〕第4號
品種主要性狀:
幼苗葉鞘淺紫色,花藥淺紫色,株型半緊湊,成株葉片數21片。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西北春玉米區(qū),籽粒容重748克/升,粗蛋白含量8.20%,粗脂肪含量3.76%,粗淀粉含量74.81%,賴氨酸含量0.30%。內蒙古中晚熟區(qū)籽粒容重755克/升,粗蛋白9.39%,粗脂肪3.54%,粗淀粉74.02%,賴氨酸0.29%。
主要栽培措施:
西北春玉米區(qū):每畝種植密度5500株左右,中等肥力以上地塊種植,新疆地區(qū)根據當地種植習慣合理種植。
內蒙古中晚熟區(qū):每畝適宜密度4000-4500株。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松通透、耕層有機質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高的地塊。科學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優(yōu)質農家肥作基肥,施底肥二銨20千克/畝,在拔節(jié)期施尿素20千克/畝。適時收獲可增加粒重,提高產量和品質。
適應性:
西北春玉米區(qū):2019-2020年參加西北春玉米組綠色通道區(qū)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920.4千克,比對照先玉335增產4.6%。202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018.4千克,比對照先玉335增產4.4%。接種鑒定,高感大斑病,感絲黑穗病,中抗莖腐病,高感穗腐病。
內蒙古中晚熟區(qū):2014年參加中晚熟組預備試驗,平均畝產943.0千克,比對照增產5.94%;2015年參加中晚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935.4千克,比組均值增產7.12%;2016年參加中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858.2千克,比對照增產11.03%。接種鑒定,抗大斑?。?R),抗彎孢葉斑?。?R),抗絲黑穗?。?.8%R),抗莖腐?。?.6%R),抗玉米螟(3.2R)。
適宜種植區(qū)域:
適宜在西北春玉米類型區(qū)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大部分地區(qū)、鄂爾多斯市大部分地區(qū),陜西省榆林地區(qū)、延安地區(qū),寧夏引揚黃灌區(qū),甘肅省隴南市、天水市、慶陽市、平涼市、白銀市、定西市、臨夏州海拔1800米以下地區(qū)及武威市、張掖市、酒泉市大部分地區(qū),新疆昌吉州阜康市以西至博樂市以東地區(qū)、北疆沿天山地區(qū)、伊犁州直西部平原地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10℃活動積溫2750℃以上地區(qū);張家口市的宣化區(qū)、下花園區(qū)、萬全區(qū)、橋東區(qū)、橋西區(qū)、經開區(qū)、懷來縣、涿鹿縣、懷安縣、陽原縣、赤城縣、蔚縣的適宜區(qū)域,承德市的寬城縣、興隆縣、平泉縣、承德縣、灤平縣、隆化縣、雙橋區(qū)、雙灤區(qū)、開發(fā)區(qū)的適宜區(qū)域,秦皇島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的滿城區(qū)、徐水區(qū)、安新縣及以北區(qū)域,滄州市的青縣、任丘市;遼寧省除東部山區(qū)和大連市、東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區(qū);山西省忻州市、晉中市、太原市、陽泉市、長治市、晉城市、呂梁市平川區(qū)和南部山區(qū)種植。
適宜種植季節(jié):
適宜播期為4月20日至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