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權號:CNA20100395.7 審定編號:豫審玉2010021 選育單位: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100天。株型緊湊,全株葉片21片,株高257cm,穗位高110-121cm;幼苗葉鞘紫色,第一葉尖端圓到匙形,第四葉葉緣紫色;雄穗分枝數中等,雄穗穎片淺紫色,花藥黃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型,穗長14.5-15cm,穗粗4.9-5cm,穗行數14.9-15.1行,行粒數33.5-34.7粒;黃粒,白軸,半馬齒型,千粒重294.7-311.6g,出籽率89.5-90%。 品質分析:2009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對該品種多點套袋果穗的籽粒混合樣品品質分析:粗蛋白10.18%,粗脂肪4.26%,粗淀粉72.18%,賴氨酸0.336%,容重742g/L。籽粒品質達到普通玉米國標1級;淀粉發酵工業用玉米國標2級;飼料用玉米國標1級;高淀粉玉米部標3級。 抗性鑒定:2009年河南農業大學植保學院人工接種抗性鑒定:高抗大斑病(1級),抗矮花葉病(5.6%),中抗小斑病(5級)、彎孢菌葉斑病(5級),感瘤黑粉病(30.2%)、莖腐病(34.1%),高抗玉米螟(1級)。 產量表現:2008年省玉米品種區域試驗(4500株1組),11點匯總10增1減,平均畝產678.5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7%,差異顯著,居18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9年續試(4500株1組),11點匯總全部增產,平均畝產572.5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0%,差異不顯著,居20個參試品種第7位;綜合兩年22點次試驗,平均畝產625.5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4%,增產點比率為95.5%。2009年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500株組),10點匯總全部增產,平均畝產594.6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9%,居11個參試品種第7位。 適宜地區:河南省各地種植。 栽培要點:1、播期和密度:麥壟套種或麥后直播,種植密度每畝4500株-5000株為宜。2、田間管理:田間管理應注重播種質量,及時間苗、定苗和中耕鋤草,及時防治病蟲害。按照配方施肥的原則進行水肥管理,磷鉀肥和微肥作為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按葉齡分期施肥,重施拔節肥,約占總肥量的60%左右,大喇叭口期施入孕穗肥,約占總肥量的40%;在底肥充足的情況下,也可采用“一炮轟”的施肥方法。
立即購買
品種權號:CNA20100395.7 審定編號:魯農審2012011號。 育種者: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一代雜交種,組合為5818/昌7-2。母本5818是鄭58/P138為基礎材料自交選育。 特征特性:株型緊湊,全株葉片數19片,幼苗葉鞘紫色,花絲綠色,花藥紫色。區域試驗結果:夏播生育期105天,株高263厘米,穗位113厘米,倒伏率1.1%、倒折率1.0%。果穗筒形,穗長15.3厘米,穗粗4.9厘米,禿頂0.2厘米,穗行數平均15.3行,穗粒數546粒,白軸,黃粒、半馬齒型,出籽率88.6%,千粒重307克,容重731克/升。2009年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高抗大斑病,中抗彎孢葉斑病和莖腐病,感瘤黑粉病,中抗矮花葉病;2010年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感彎孢葉斑病,抗莖腐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抗矮花葉病。2009-2011年區域試驗與生產試驗瘤黑粉病最重發病試點病株率3.5%,莖腐病最重發病試點病株率74.7%。2010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泰安)品質分析:粗蛋白含量9.9%,粗脂肪4.6%,賴氨酸0.34%,粗淀粉70.1%。 產量表現:在2009-2010年全省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兩年平均畝產614.0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8%,22處試點19點增產3點減產;201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7.7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0.8%。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為每畝4500-5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審定意見: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夏玉米品種種植利用。在莖腐病和瘤黑粉病高發區慎用。
品種權號:CNA20100395.7 品種(生態)類型:中熟夏播雜交玉米品種 審定編號:皖玉2013006 特征特性:成株株型半緊湊,葉片寬大,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白色。2010、2011年兩年高密度組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240厘米、穗位102厘米、穗長15厘米、穗粗7厘米、禿頂0.1厘米、穗行數14、行粒數34粒、出籽率89%、千粒重303克。抗高溫熱害2級(相對空桿率平均0.6%)。全生育期98天左右,與對照品種(鄭單958)相當。 抗性表現:經河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接種鑒定,2010年中抗小斑病(病級5級),中抗南方銹病(病級5級),高感紋枯病(病指70.6),中抗莖腐病(發病率29.7%);經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接種鑒定,2011年中抗小斑病(病級5級),高抗南方銹病(病級1級),感紋枯病(病指62),中抗莖腐病(發病率20%)。 品質表現:2012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驗,粗蛋白(干基)10.23%,粗脂肪(干基)4.40%,粗淀粉(干基)72.59%。 產量表現: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10年區域試驗畝產563.3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6.18%(極顯著);2011年區域試驗畝產518.0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6.40%(極顯著)。2012年生產試驗畝產586.0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4.74%。 適宜推廣區域:淮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