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24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十八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大會”)在山東濟南舉行。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李猛、濟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呂濤出席大會開幕式并致辭。德農種業王偉、謝楊、李勵等應邀出席參加。本次大會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中國種子協會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濟南市人民政府主辦,以“興種穩糧保安全,固本強基促振興”為主題,旨在凝聚行業共識,加快要素聚合,深化交流協作,全力以赴推進種業振興。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種業發展。習總書記強調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靠中國種子來保證中國糧食安全。中央印發種業振興行動方案,錨定“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及2035年遠景目標,明確了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的總目標。今年以來,各項種業重點工作扎實推進,實現穩步開局。行動方案印發,標志種業振興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張桃林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三農”工作的重點是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首要任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重點是抓住種子和耕地這兩個要害。種業振興的重點任務是在資源保護利用上下功夫,加快打牢發展基礎;在創新攻關上下功夫,加快補齊種業短板;在企業培育上下功夫,加快壯大產業主體;在基地建設上下功夫,加快提升供種能力;在監管執法上下功夫,凈化種業市場環境。張桃林要求,要充分認識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的特殊重要性,落實屬地責任、主體責任,堅持上下聯動、部門協調、多方參與,努力形成齊抓共管、共同推進、全國一盤棋的生動局面。地方黨委政府要強化組織領導,種業科研人員要勇攀科技高峰,種業企業要敢于沖鋒陷陣,種業管理部門要抓好政策創制和落實,社會組織機構要攜手共進。
全國農技中心品種區試處處長王玉璽表示,全國農技中心將依據新標準嚴格展開品種區試。預計未來審定品種數量總體可減少40-50%,品種水平將明顯提升,同質化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推廣面積超過10萬畝的水稻、玉米品種中,55%的品種只有1-3年的生命周期,品種生命周期過短,資源浪費嚴重。根據市場需求,在未來育種目標的優先順序上,建議玉米依次為產量、抗性、品質、輕簡;水稻為品質、產量、輕簡、抗性;小麥為產量、抗性、品質、輕簡。品種核心展示示范能夠加大優良新品種的展示宣傳和示范推廣力度,推動農業良種化水平提升,農業提質增效和綠色發展。全國農技中心品種區試處副處長曾波公布了部分核心展示示范品種評價意見。德農種業的碩秋702被評為高產抗倒的核心展示品種。
今年甘肅、新疆、寧夏等西北制種基地受制種前期低溫陰雨和后期高溫天氣影響,產量較正常年份減少10-15%,較豐收年份減少20-25%。但由于全國制種面積增加,據初步調度,2021年新產雜交玉米種子9.93億公斤,處于歷史低位,比2019年增加近9000萬公斤,增幅近10%。全國農技中心種業監測處處長邱軍表示,加上季末有效庫存4.77億公斤,下年度雜交玉米商品種子有效供給量約14.7億公斤。按今年11.5億公斤的商品種子用量計算,2022年大田玉米生產用種充足有余。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玉米種業振興新征程已開啟,德農種業借此良機舉辦了新品發布會。德農良種,一“露”相伴,23-24日兩天到公司展位參觀的農業人數達4000多人,碩秋702、新德單等品種受到好評。新時代、新思想、優種提升新德單,種業人攜手共擔勇攀科技高峰,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提供有力支撐!